后臺有不少朋友關心:今年的糧價會怎樣?還會跌嗎? 要弄清這個問題,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糧價下跌主要和哪些因素有關 1、國際糧價走低; 2、國內糧食種植結構不平衡,某些品種供嚴重大于需,擾亂了市場。我們一直在說,農業是政策性行業,判斷糧價走勢,首先就要關注國家會出臺哪些政策?
1 國家有哪些政策調整? 總體來說,有三個大的方面: 首先,中央農業推行供給側改革。 即調整農業的生產結構,把供需不平衡的地方調整過來。 第二,改變補貼的機制。 一是改變補貼的方式,由原來撒胡椒面式的普惠制變為誰種糧就補給誰;二是改變了補貼的分布,即向規模經營、三產融合經營等方向加大補貼力度。 第三,大力扶持經營主體。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,個體農戶抗風險能力差,因此國家大力鼓勵合作社、涉農企業、家庭農場、園區等經營主體的發展。并且有許多優惠政策及扶持資金,鼓勵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帶動性,帶動農戶一起發展。
2 作為經營者來說,應該怎么辦? 政策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我們決不能坐等,要想辦法去應對。 1.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糧食產業化。 為什么糧價下跌,國外的農民還是賺錢,國內農民就不賺錢?因為我們的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不強,根本原因在于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效率低、成本高。 解決的辦法就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,發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,將種糧作為一種產業化的手段去經營,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農資等成本,進而提高綜合產出率,提高農產品競爭力。 所以,未來國家對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會只增不減! 2.用品質和品牌提高效益。 1000塊錢一斤的日本大米在中國都有人買,這說明我國農產品的升值空間還很大。通過打造有機、綠色、環保、高質、安全概念,可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,這是增收的一個增長點。 我們做農產品銷售,不僅要賣得出去,還要賣上價格,賣出品牌。五常大米、煙臺蘋果、涪陵榨菜通過品牌增加了附加值,那我們當地能不能打造出自己的農產品品牌? 3.積極爭取國家補貼資金。 糧食問題,關乎國家穩定。農合方略預測,國家對糧食價格穩定的政策將會出臺。 一方面是加大農業補貼力度,每年國家投在農業的補貼資金超過萬億,明年在此基礎上將會再度增加; 另一方面是補貼力度更多向經營主體傾斜,以促進經營主體發展,從而帶動更多周邊農戶共同發展。 專業、實操、靠譜的農業致富平臺! 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』 |